我们从小被教育道: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不要给别人添麻烦,所以常常将“请求帮助”与“给人添麻烦”画上等号。
所以在开口前,我们已经在想:被拒绝了怎么办?欠人情了怎么办?被人看不起怎么办?……姿态莫名就矮了三分。
对此,美国的行为艺术家阿曼达·帕尔默,在她著名的演讲《请求的艺术》里,是这么说的:
“请求的核心是合作”,帮助他人的人也希望通过帮助的行为,感受到彼此真实的存在与关怀。
好好求人,不但不丢面子,反而可以成为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,为下一次合作铺路。
可怎么求人,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帮助你呢?
给予对方认可和反馈
请求帮助的第一条,是对别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进行认可。
向别人寻求帮助,基本都会令别人付出相当的时间或精力,因此即使对方不求回报,也应给予对方正面的反馈。这是对别人的付出最基本的认可。
最普通如一句“谢谢”,并不费多少功夫,重点是千万不要吝啬事后的交流和反馈。
清晰地表达你的需求
在求人办事之前,必须先想清楚:你需要别人帮你做什么?在什么时间,达到什么目的?
只有需求清晰了,别人才能判断是否能帮到你,怎么帮。
换做是你,你也不愿意找你帮忙的人,上来说了一大堆,也不知所云。
要知道,明确表明你的需求,最大程度上减轻沟通上的麻烦,求助的成功率才会大大提高。
给人一个帮你的理由
别人为你付出时间和精力,通常是因为做这件事满足了他的某种需求。
例如说,给你意见满足了他好为人师的需求,帮你牵线满足了他助人为乐的需求,等等。
所以在求人办事之前,先问问自己:
人家凭什么帮你?帮你对他有什么好处?”
让别人帮你的成本越小越好
请人帮忙,不意味着甩手把事情交给别人,就万事大吉了。
在请求帮助之前,尽可能将对方帮你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降低到最低,这样才能让别人愿意继续帮助你。
不然帮过一次之后,也许就再也没有下一次了。
心里想着别人是最高级的社交
影响力大师罗伯特·西奥迪尼在他的书《影响力:说服的心理》中讲到,影响力的六大原则其中之一是互惠。
他认为需要回报是人之常情。
因此他建议,无论是作为帮助的一方,或是被帮助的一方,我们都应该告诉对方:
这一次我帮助了你/被你帮助了,下次我也会对你开口请求/伸出援手。
像这样有来有往,才能让这段社交关系长久维持。
要是讲不出这样的话,那就把这个念头放在心里,因为心里想着别人,是最高级的社交。
文 | 高琳
公众号 | 有意思教练(ID:messagecoach)
晚安花城
作者简介:高琳,从500强企业高管到高管们的教练,著有职场畅销书《职得》,创立“有意思教练”,为职场人士打造“成长加油站”,全面提升沟通能力、情商、战略思维、影响力,公众号:有意思教练(ID:messagecoach)
— END —